躅的意思

汉字
拼音 zhú
注音ㄓㄨˊ
部首
部外笔画 13
总笔画 20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KHLJ
仓颉 RMWLI
郑码 JIRI
电码 6483
UNICODE 8E85
四角 66127
区位码 8578
笔顺编号 25121212522135251214
笔顺读写 竖折横竖横竖横竖折竖竖横撇折竖折横竖横捺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基本字义

zhú   ㄓㄨˊ

  1. 〔踯~〕见踯。
  2. 足迹。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cuk7[客英字典]chuk7[海陆丰腔]chuk7[梅县腔]chuk7[宝安腔]cuk7
  • cok7[客语拼音字汇]cog5zog5zug5
  • 详细解释

  • zhú
  • 〈名〉

    1. 足迹 [foot mark;rack]
      1. 躅,蹢躅也。从足,蜀声。——《说文》。按,迹也。
      2. 三辅谓牛蹄处为躅。——《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
      3. 企望尘躅。——《尔雅序》
      4. 尘游躅于蕙路。——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
    2.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迹)

    词性变化

  • zhú
  • 〈动〉

    1. 用于“踯躅”。徘徊不行 [pace up and down]
      1. 羸豕孚蹢躅。——《易·姤》
    2. 又如:躅踯(徘徊)
    3. 践踏;踏踩 [trample]
      1. 师旷东躅其足。——《周书·太子晋》。注:“东躅,蹋也。”
      2.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湿我足。——刘明《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4. 又如:躅躅(行走的样子);躅足(犹跺脚);躅陆(顿足跳跃的样子);躅蹐(小步行走)
    5. 另见 zhuó

    康熙字典

  • 《酉集中》《足字部》 ·躅 ·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 〔古文〕����《唐韻》直錄切《集韻》《韻會》廚玉切,����音蠋。《說文》蹢躅。詳蹢字註。《史記·淮隂侯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又《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註》躑躅,以足擊地。 又《集韻》直角切,音濁。《類篇》迹也。《前漢·敘傳》伏孔周之軌躅。 又《韻補》叶直律切《韓愈·樊宗師墓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廣韻》同
  • 说文解字

  • 《卷二》《足部》 ·躅
  • 蹢躅也。从足蜀聲。直録切
  • English

    walk carefully; hesitate, falter